5月25日,2021深圳智库峰会在深圳人才研修院智汇中心举行。峰会由深圳智库联盟、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办,是继去年底深圳智库联盟成立之后推动深圳智库发展的一场重要活动。
会议主题聚焦“双区”驱动和“双区”叠加背景下深圳智库的担当与使命,探讨深圳新型智库建设,谋求更好推动深圳智库发展。
▶▶▶破解当前“有库无智”状况
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智库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开展了诸多探讨,发表了很多论文,但缺乏自己的命题。“做智库的人,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对当前存在的“有库无智”状况,郑永年表示,大量的钱用在“造库”上,却忽略了知识体系的建设。“做智库的人不能看流量,要实事求是。面对新发展形势,一定要勇于思考。”
他认为,中国智库建设任重道远,尽管中国智库在硬件上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还需要在知识体系建设上发力。要建立对话机制,广开言路,虚心学习。
智库建设如何发力?郑永年认为,中国丰富的实践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学界研究不能脱离实践。他以深圳的发展为例,建言深圳的智库建设可以轻装上阵,要回归基本事实,回归科学理性,用知识体系去应对知识围堵和知识短缺。
深圳下一步如何走?郑永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不仅为了让深圳更上一层楼,还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郑永年指出,深圳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交汇点。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是外循环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在坚持这一背景基础上,深圳要在深度市场化、深度法制化、深度国际化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郑永年建议,深圳可以在国际化规则基础上做加法。“深圳可借鉴香港的规则,比如教育、医疗、国际仲裁,从而大大缩短制定规则的时间。此外,深圳自身的城市化有做得好的地方,加上这些新规则,就可以更好地走向国际化。”
▶▶▶深圳智库数量超过150家
深圳智库联盟理事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常务副主任高振怀指出,深圳具有一定规模和活跃度的智库机构数量超过150家,包含党政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以及企业智库等,大部分集中在福田、南山等区域。深圳智库发展还存在短板,包括智库实力与城市地位不匹配,智库数量、水平有待提升,尤其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缺乏,智库间信息统筹共享平台尚未建立。
“智库建设要有忧患意识。”高振怀认为,当前深圳面临“双区”驱动和“双区”叠加黄金机遇期,为智库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高振怀建议,深圳高质量新型智库建设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布局,包括理性精神、思想底蕴、创新能力、务实举措。在创新能力上,高振怀建议不做仅仅停留在政策解读层面的智库,要注重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坚持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
高振怀建议,在务实举措上要培育重点智库,提升智库人才地位,设立智库发展基金、深圳智库优秀成果奖,建立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机制。出台深圳智库培育方案,争取“十四五”期间培育15~20家深圳市重点智库,争取国家高端智库再有新突破。
▶▶▶立足“六个一”建设新型智库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杨亚琴在作“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主题演讲时,对加强深圳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她建议,在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深圳样板”过程中,要立足“六个一”发展目标:包括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能级智库,打造一批智库品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唯实求真、水平一流的智库大家,造就一批政治方向正确、富于创新精神、研究基础扎实、跨学科领域的公共政策研究团队,构建一批汇聚国内外政界、学界、智库界、产业界、媒体界沟通的交流对话平台,建立一套符合现代智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深圳新型智库的定位要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城市智库发展的典范。”杨亚琴认为,在机制创新上,要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体制内研究机构加快向新型智库转型升级。建立科学的智库成果评价标准体系,促进决策咨询市场的正向激励。打破部门、区域等分割情况,畅通咨政的渠道和平台。
▶▶▶数字化技术推动未来智库建设
深圳智库联盟副理事长、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推动未来智库建设。据统计,2019年,深圳信息通讯产业营收2627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1596.59亿元。“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是深圳智库发展的巨大机遇。”谌鹏表示。
他建议,建设深圳智库联盟的数字化研究框架,推动建设深圳智库体系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设备、技术、人才等。打造“粤港澳智库大脑”,由政府部门、各地智库机构、数据公司联合共建。逐步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打造专业智库集群,形成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成立相关领导小组,推动智库平台建设。(记者 王海荣记者 袁斯茹)
热门